close

負債整合哪家好降息技法大公開內容來自YAHOO新聞

本報特約

人民幣國際化的最終目標是要成長為主要國際貨幣之一,實現與中國大陸經濟和貿易地位相匹配的貨幣地位。在當前“一超多元”國際貨幣格局下,人民幣國際化註定要經歷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不過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邁出的一小步,但或許終將成為推動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實質性改革的一大步。 特別提款權本身即是改革產物從歷史上看,特別提款權本身就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產物。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後期,特裡芬難題已經非常突出,國際市場上出現了空前的美元信任危機。為了維護國際金融體系安全,鞏固世界經濟增長成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採納十國集團的建議,在1969年創設了特別提款權這樣一種超主權貨幣,用以化解美元危機,實現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佈雷頓森林體系實行匯率“雙掛鉤”制度,實質是以美元為仲介將各種主權信用貨幣間接地釘住黃金;由此也決定了美元的價值及其國際儲備地位。但是主權信用貨幣制度與國際金匯兌本位制並不匹配,長遠看難以滿足美元與黃金的可兌換性要求,所以佈雷頓森林體系註定要失敗。內生的制度衝突導致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與其價值目標自相矛盾,於是,美元發行主體——美國的國際收支政策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要維護美元的儲備地位,需要對外提供充足的國際清償手段,但美元淨流出可能導致美國黃金儲備下降,不利於美元價值穩定;要保證美元與黃金的可兌換性,需要遏制黃金流失勢頭,那就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國際清償手段需求,不利於保持美元的國際儲備地位。這就是著名的特裡芬難題。 特裡芬難題在20世紀50年代末受到關注。主要是因為當時德國、日本這些新興的貿易大國搶走了美國的一部分出口份額,但美元仍然是主要的貿易和儲備貨幣。隨著新興貿易大國不斷積累美元儲備,於是,美國從資本淨流出變成資本淨流入、從貿易順差變成逆差。通過貿易逆差向全球提供美元流動性供給,這在美元和黃金掛鉤的情況下當然是無解的。 所以,創設特別提款權在當時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它的短期目標是補充國際儲備,緩解“特裡芬難題”引發的美元危機,使得當時匯率平價體系的制度安排和基本特徵得以維繫。它的長期目標是在全球官方美元儲備已經數倍于美國黃金儲備的條件下,同時解決國際流動性供給和儲備信心問題。用特別提款權來部分替代美元,由國際社會來管理國際流動性和儲備,可以實現國際流動性供給既充足又不過剩。從根本上看,引入特別提款權實際上是要建立起一種國際儲備發行機制,讓國際流動性供給不再依賴於某個國家或某幾個國家的經常帳戶逆差,增強人們對國際儲備的信心,從而提高國際貨幣體系治理結構的國際性。 然而,在尼克森政府宣佈美元不再釘住黃金,各主要貨幣相繼與美元脫鉤後,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由於擺脫了黃金約束,美國向全球供給美元再也不用忌憚特裡芬難題的限制,以完全意義上的主權信用貨幣國際化來提供國際流動性,自然不可能再出現任何流動性不足的問題。這顯然打亂了原本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計畫,也導致特別提款權“部分替代美元”的改革初衷徹底落空。 人民幣國際化既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世界全球經濟和金融過度依賴美元,是引致全球經濟失衡和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的關鍵。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擺脫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不公正性危害的有效途徑,也有助於緩解全球經濟失衡和系統性金融危機壓力。 牙買加體系以來,全球經濟和貿易格局已經發生重大改變,但國際貨幣格局卻與半個世紀前幾乎一樣。美國實體經濟總量目前占全球的份額大約是1/5,貿易份額下滑到1/10左右,而美元在各國官方儲備資產中擁有大約2/3的份額,是當之無愧的超級貨幣。 國際儲備貨幣過度依賴美元引起全球經濟失衡,突出表現為美國龐大的經常帳戶逆差和中國等新興貿易大國巨額的美元儲備並存。由發展中國家為發達國家融資,這就是所謂的全球金融恐怖平衡。之所以是“恐怖平衡”,是因為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逐漸由債權國轉變成為債務國,無法為境外美元資產持有者帶來“安全感”,使得高美元儲備國家不得不面對“美元陷阱”困擾。 國際儲備貨幣過度依賴美元也容易形成美元資產泡沫,甚至會釀成系統性全球金融危機。美國長期維持經常帳戶巨額逆差,一方面打擊了國內的實體經濟,導致製造業外移和就業困難;另一方面使得非居民的美元儲備回流美國金融市場,造成美國國內流動性氾濫,為形成美元資產泡沫提供了土壤。美元壟斷地位強化了美國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對全球的影響,使得美國次貸危機迅速演變成為全球性金融危機,並對世界經濟增長產生嚴重負面影響。據統計,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各國直接的資產損失超過31萬億美元。 美國居於世界經濟和金融核心。由於沒有恰當的約束機制,美元的主導地位賦予了美國轉嫁國內矛盾和危機、侵害週邊國家利益的特權。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不發達,大多依賴對外借債或引進外資來加速經濟發展,政府、金融機構的本幣資產與外幣負債之間的貨幣錯配問題嚴重,外部衝擊很容易引發國際金融危機。當美國為挽救自身經濟出臺量化寬鬆政策時,美元氾濫和貶值使大量投機資本湧入發展中國家,巴西、印度、俄羅斯等相繼出現高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不得不為美國的經濟復蘇買單。2013年美聯儲放風要退出量化寬鬆,立即引起巨額資本集中回流,印尼、土耳其、阿根廷等十幾個發展中國家出現了資產價格暴跌、本幣快速貶值、經常帳戶逆差、貨幣市場錢荒、經濟下滑等危機徵兆。 上述危機邏輯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並不陌生。歷史上,80年代拉美債務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等牙買加體系重大國際金融危機都與美國貨幣政策變化和美元匯率波動密切相關。為了抵禦危機,這些國家不得不積累更多的外匯儲備,但隨之即掉入“美元陷阱”。可見,與佈雷頓森林體系下不同,在國際收支政策上陷入左右為難的不再是美國,而是這些處於貨幣弱勢地位的週邊發展中國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呼聲高漲,核心就是降低對美元的過度依賴,提高發展中國家參加國際貨幣治理的話語權。中國大陸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問題上理應有所擔當。 人民幣國際化,實現與中國經濟和貿易地位相匹配的貨幣地位,有利於我國從世界經濟金融平衡的週邊走進核心圈,擺脫“美元陷阱”,維護國家和人民的經濟利益。也有利於大陸抵消美國政策溢出的負面效應,增強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提升國際競爭軟實力。人民幣成長為主要國際貨幣之一,可以促進形成多元制衡的國際貨幣競爭格局,使廣大發展中國家有機會選擇更安全的國際儲備貨幣,擺脫過度依賴美元造成的種種危害。從國際貨幣體系大局來看,多元制衡的國際貨幣格局順應了國際經濟和貿易格局的調整方向,有利於打破全球經濟失衡和全球金融恐怖平衡的僵局,同時具有“良幣驅逐劣幣”的約束機制,為國際貨幣體系增添了穩定因素,可有效緩解系統性全球金融危機的壓力。可見,人民幣國際化肩負著實現中國大陸利益主張和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雙重歷史使命。 繼人民幣正式入籃之後,美國國會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雖被拖延多年,但是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話語權的努力終於落到實處。只要我們做好自己的功課,市場力量就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繼續前進,並將促成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與完善。(大陸國研網專供,作者:IMI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助理 王芳) 【中央網路報】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本報特約-金融透視-王芳-人民幣國際化有助於國際貨幣體系改革-034000403.html

免費房貸試算服務分享安全的汽車貸款諮詢管道公教信用貸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rt97zf11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